夏日清晨,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汽车营营区内引擎轰鸣,官兵身着战斗着装迅速进入战位。很快,一辆辆运输车快速驶出营区,消失在道路尽头。
这是该营应急拉动演练的一个场景。“车轮上的部队就要平时能应急、战时能应战。”该营教导员陈友金说,他们着眼联勤保障部队使命任务,建立常态化备勤机制,制订10多套应急预案,像这样不打招呼的拉动已成常态。
10年前的5月12日,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,正在执行任务的该营从高原直接开赴震区,成为第一支到达绵竹、北川重灾区的运输力量。3个多月的时间里,他们运送食品、药品、帐篷等救灾物资达3万多吨,转运人员5245人次,最紧张的几天官兵每天休息时间不足3小时,部队荣立集体一等功。
此次调整改革中,经历2次转隶的该营成为新型作战保障力量的重要单元,向着随时拉得出、上得去、保得好的目标发起了新冲锋。
“不要怕,看我手势……”综合训练场上,一辆运输车在一条仅比车身宽半米左右的道路上缓慢前进。看着狭窄的道路,上等兵驾驶员李璐显得有些紧张。他目视前方,根据连长甘国锋的提示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方向盘,额头已渗出密密的汗珠。
好不容易通过狭窄道路,又遇“双边桥”。桥长10米,桥上两根钢轨宽度与汽车轮胎相当。这次甘国锋没有给李璐慢慢来的机会,而是下令快速通过。由于没有掌控好车辆位置,一个前轮脱离钢轨,通过失败。
“李璐学习汽车驾驶只有几个月时间,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要加快战斗力生成步伐,使命不等人,日常训练必须从难从严。”甘国锋说。
为提升训练效益,该营贴近实战自主创新10多项训法,还让复训学兵大胆征战川藏线。
素有“西部奇路”之称的川藏线路况复杂、气候恶劣、危险重重。他们把川藏线作为天然练兵场,利用进藏执行任务的机会,安排驾驶复训学兵上线锻炼,还设置通过染毒地段、战地抢修、避敌空袭等训练课目,训练效果显著。
老兵也有新挑战。上士谢实军有个多年养成的习惯,每次行车都会把作战靴换成底子柔软的迷彩鞋。但在查摆和平积弊讨论中,他的这一做法被明令禁止。
“仗怎么打,兵就怎么练。上战场穿作战靴,训练中就要穿作战靴。”营党委还以此为突破口,纠治驾驶员不戴头盔、训练中车辆载重不够等过去习以为常但不符合战斗力标准的问题,让许多老驾驶员直呼“训练不易”。
从严从难,难的不只是战士。去年,全营野外驻训近半年时间,从戈壁荒漠到雪域高原,他们与不同单位练联合、练协同、练保障,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指挥协同成为每名干部的新考题。
“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不惧艰难、百折不挠,我们就是要难中进步,难中取胜。”闯过10年前的那片废墟,抗震救灾精神已在全营官兵心中扎根。为提升干部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战场指挥能力,营里开办干部夜校,让大家在学习中共同进步。
去年,该营圆满完成多项演习任务,荣立集体三等功。营领导说:“汽车兵是心向远方的行者,踏上强军兴军的征途,我们勇往直前。”(张放 付凯)
Copyright @ 2008-2015 www.xinjiang.rediancn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疆热点网 版权所有